摘要:政策之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积极,作为动力锂电池主要正极材料的磷酸铁锂产量也在2022年创下新高,同比增长超过160%。然而,磷酸铁锂似乎正在一步步滑向产能过剩,更多机构预测,2023年磷酸铁锂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强劲需求刺激生产扩张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

政策之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积极,作为动力锂电池主要正极材料的磷酸铁锂产量也在2022年创下新高,同比增长超过160%。然而,磷酸铁锂似乎正在一步步滑向产能过剩,更多机构预测,2023年磷酸铁锂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强劲需求刺激生产扩张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
在市场的刺激下,原材料供应端的产能正在加速扩张。2月1日,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分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如下:三元正极材料产量65.6万吨,同比增长约48.8%;磷酸铁锂产量119.6万吨,同比增长约160.6%;锂钴产量7.8万吨,同比下降约22.8%;锰酸锂产量8.7万吨,同比下降21.6%。
“磷酸铁锂材料产能的快速增长是市场需求的反应。”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吴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速,下游需求的增长导致整个锂电池材料的价格大幅上涨,因此上游原材料制造商增加了产能。
另一方面,磷酸铁锂比作为主要正极材料的三元材料更具优势。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占比最高,这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整体成本。磷酸铁锂价格便宜,但其能量密度很难弥补。三元电池的装机容量一度超过磷酸铁锂。
然而,由于三元电池的高成本和其安全性方面的缺陷,两者之间的竞争格局再次逆转。随着比亚迪(302.620,-1.71,-0.56%)叶片电池的问世,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到2021 5月,磷酸铁锂的产量将再次超过三元电池。
“与磷酸铁锂相比,三元材料的成本必须更高,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钴。大部分钴从刚果进口,由于采矿过程的影响,全球产能有限。各种原因限制了磷酸铁锂和其他三元材料增长。未来,磷酸铁锂应该仍然是主流技术路线。”吴微说。
与三元材料中的钴需要从国外进口不同,生产磷酸铁锂所需的锂矿和磷矿石在中国储量丰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磷矿石生产国和第二大磷矿石储量国,而中国的锂矿储量是世界第五,相对丰富,占全球储量的7%。
技术门槛低,扩产周期短
随着磷酸铁锂产量的快速增长,未来是否会出现产能过剩风险,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东吴证券(7.110,-0.14,-1.93%)的数据,随着主要企业产能的释放,2023年中国磷酸铁锂的总体供应量将达到237.1万吨。然而,需求量仅为184.6万吨,将超过52.5万吨。
据电池中国不完全统计,各厂商公布的磷酸铁锂扩大生产规模和现有产能已超过500万吨,计划产能明显高于需求。
为什么磷酸铁锂产能容易过剩?这主要是由于磷酸铁锂生产技术水平简单、门槛低。磷酸铁锂的膨胀期只有6-12个月,同质化严重。除了德国Nano(268.470,-3.03,-1.12%)和湖南裕能等老牌企业外,磷酸铁锂还包括二氧化钛和磷化工公司,甚至包括煤化工和石化公司、动力电池和锂资源型企业。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告诉北京商报记者,2023年磷酸铁锂可能供过于求,产能过剩,“成为新能源汽车,失去新能源汽车”。供应方面,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动下,磷酸铁锂的产能近年来快速增长。由于磷酸铁锂的技术门槛低,扩张期短,全国磷酸铁锂计划产能已超过2100万吨。
“在需求方面,2023年,当国家补贴退还,油价下调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调整期,销量增长可能放缓。而且,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的磷酸铁锂将面临三元正极的挤压,导致需求放缓。”吴琦说。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谈论产能过剩可能为时过早,因此没有必要进行政策干预。“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仍然非常强劲。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越来越明显,市场渗透率有望继续提高。除了动力电池,2022年储能电池的增长也非常快,特别是以美国和C为代表的储能市场。”中国非常高,储能市场的需求也将很大。同时,在欧洲能源危机之后,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在世界各地都在加速。它还需要磷酸铁锂材料的支持。”吴微说。
加快新能源替代
一旦磷酸铁锂出现产能过剩,相关企业将如何应对?兴发化工集团表示,未来产能过剩后,对公司的影响取决于公司制造磷酸铁锂的成本、市场价格、产品规模等因素。
吴琦认为,应对产能过剩,应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水平,避免低端和同质化竞争,并加快储能市场的商业化应用,打造电力和储能等多元化业务结构。
产能过剩将给企业带来降低成本、以量换价的压力。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阳极材料企业已经向上下游扩张。以德国Nano为例,该公司计划在云南曲靖投资8亿元建设20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下游将与宁德时代(466.100,-10.70,-2.24%)和亿纬锂能(90.200,0.15,0.17%)合作。
湖南裕能、湖北万润、安达科技也相继宣布布局磷酸铁业务。此外,跨界布局的化工企业有望充分发挥自身整合优势。
吴微表示,如果未来产能过剩,实际上可能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能源汽车的机会。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换代将进一步加快。“过去两年,新能源汽车的一些车型出现了涨价。原因与上游电池材料价格上涨有关。如果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的产能适当过剩,可以压低原材料价格,进而降低新能源汽车价格,这有利于推广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能源汽车。”吴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