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9日 - 6月份美国年度通胀增速为两年多来最慢,潜在物价压力消退,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推动美联储更接近结束最快加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循环。周五其他数据显示,随着工资增长放缓,第二季度劳动力成本录得两年来最小增幅,进一步强化了通胀环境的改善。这反映了本月的报告显示经济转向通货紧缩模式,六月份消...

7月29日 - 6月份美国年度通胀增速为两年多来最慢,潜在物价压力消退,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推动美联储更接近结束最快加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循环。
周五其他数据显示,随着工资增长放缓,第二季度劳动力成本录得两年来最小增幅,进一步强化了通胀环境的改善。这反映了本月的报告显示经济转向通货紧缩模式,六月份消费者价格大幅放缓,生产者通胀温和。
这与支撑消费者支出的劳动力市场弹性一起,引发了人们对美联储官员所设想的经济“软着陆”而不是大多数经济学家一直预测的经济衰退的谨慎乐观态度。
纽约FWDBONDS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鲁普基 (Christopher Rupkey) 表示,“通胀爆发的消退速度比经济学家一年前想象的要快,劳动力市场承受的痛苦也更少。” “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很可能在即将到来的 9 月会议上跳过加息。”
美国商务部表示,个人消费支出 (PCE) 价格指数继 5 月份小幅上涨 0.1% 后,上个月上涨 0.2%。食品价格下降 0.1%,能源产品成本上涨 0.6%。截至 6 月的 12 个月中,PCE 价格指数上涨 3.0%。这是自 2021 年 3 月以来的最小年度涨幅,5 月份涨幅为 3.8%。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分后,PCE价格指数继上月上涨0.3%后上涨0.2%。这使得所谓的核心PCE价格指数同比增幅降至4.1%,为2021年9月以来的最小涨幅,5月份年度核心PCE价格指数攀升4.6%。
美国经济分析局和美联储的折线图显示,6 月份 PCE 通胀同比放缓至 3%,而核心 PCE 通胀也放缓至 4.2%。
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预测核心PCE物价指数将上涨0.2%,同比上涨4.2%。他们计算出,“超级核心”继5月份上涨4.7%后,同比上涨4.1%。政策制定者正在密切关注这种服务较少的住房衡量标准,以衡量抗击通胀的进展情况。
PCE 价格指数是美联储为实现 2% 目标而首选的通胀指标。6 月份核心 PCE 物价指数略高于美联储近期预测的 2023 年第四季度 3.9%。
美联储周三将政策利率上调 25 个基点至 5.25%-5.50%,上次出现这一水平是在 2007 年房地产市场崩溃之前,并且已经有大约 22 年没有持续超过这一水平了。
华尔街股市走高,美元兑一篮子货币下跌,美国国债价格上涨。
随着去年通胀率的飙升不再被计算在内,年度通胀正在放缓。食品大宗商品价格回到 2022 年 2 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的水平。
美国劳工部的另一份报告显示,最广泛的劳动力成本衡量指标——就业成本指数第二季度上涨了 1.0%。这是自 2021 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小增幅,此前 1 月至 3 月期间增长了 1.2%。劳动力成本一季度上涨4.8%后,同比上涨4.5%。
政策制定者认为 ECI 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疲软程度的更好指标之一,也是核心通胀的预测指标,因为它会根据构成和就业质量的变化进行调整。
第二季度工资上涨 1.0%,也是两年来的最小涨幅,前三个月上涨 1.2%。继第一季度增长 5.0% 后,它们同比增长 4.6%。
这种放缓反映了对工人的需求降温。然而,工资增长继续超过大流行前的水平。
犹他州盐湖城Indeed招聘实验室的经济学家科里·斯塔勒 (Cory Stahle) 表示:“雇主们不再像过去几年那样感受到加薪的压力。”
经通货膨胀调整后,所有工人的工资在第一季度保持不变后,同比增长 1.7%。三年来最大的实际工资增幅提高了家庭购买力,有助于推动消费者支出并保持经济发展。
美国商务部报告显示,占美国经济活动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费者支出继 5 月份增长 0.2% 后,6 月份增长 0.5%。该数据包含在周四发布的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预先估计中。
尽管上季度消费者支出增长放缓,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第一季度激增后难以根据季节性波动调整数据。
这一增长足以帮助推动上季度经济年化增长率从今年前三个月的 2.0% 提高至 2.4%。
6月份,汽车购买量以及金融服务和保险支出的激增提振了消费者支出。住房和公用事业、娱乐服务、娱乐用品和车辆以及家具和耐用家用设备的支出也有所增加。
扣除通胀因素后,上个月消费者支出稳定增长 0.4%,进入第三季度后将走上更高的增长轨道。但随着家庭继续消耗疫情期间积累的过剩储蓄、学生贷款偿还将恢复以及信贷条件收紧,消费者支出可能不会强劲。
摩根士丹利驻纽约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埃伦·赞特纳表示,“通胀和工资的放缓趋势,以及我们预期的支出放缓,支持了我们的预期,即本周是最后一次加息。”




